昆明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晶界稳定技术,有效解决了该类电池长期存在的效率与稳定性难以兼顾的“卡脖子”问题,为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而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候选者,但其在高温、湿度等环境下易发生性能衰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商业化进程。此次昆明理工大学团队研发的新型晶界稳定技术,通过优化材料微观结构,显著提升了电池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最大功率点连续运行1000小时后,效率仍能保持初始值的94%;在85℃高温下经过500小时老化测试,效率留存率高达90%,远超当前行业平均水平。

这一成果标志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短”的难题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其实现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性可穿戴设备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业内专家表示,该技术有望加速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