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独家报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 九壤耘星 农业大模型,推动智慧农业新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百度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8-10 | 48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9日,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作物智慧生产技术创新论坛在陕西杨凌隆重举行。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式发布“九壤耘星”农业大模型联合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智慧农业迈入新阶段。该方案依托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宏鸣教授介绍,“九壤耘星”是首个基于国产算力平台训练发布的农业大模型。该模型突破传统农业数据处理中数据分散、整合困难和分析效率低等瓶颈,融合多源数据处理、知识图谱构建与智能分析决策等先进技术,构建起涵盖果业、畜牧业、大田作物、中药材、茶业、智能控制及土壤保护等六大应用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

张宏鸣表示,以畜牧养殖为例,“九壤耘星”不仅能提供网络通用信息,更能深入解析基因片段等专业问题,其精准度远超通用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深度整合高校海量学术资源与一线生产数据,农户在面对如苹果授粉、基因育种等复杂问题时,可通过平台快速匹配专家资源,获取经过实践验证的高效解决方案。



目前,“九壤耘星”已与多家拥有数万亩基地的农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农业向工业化、标准化转型。张宏鸣介绍,项目团队将种植过程拆解为百余个标准化节点,实现每亩成本精确到“几毛钱”的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大田作物的工业级管控。

展望未来,张宏鸣指出,“九壤耘星”将致力于实现农业领域人机自然交互的终极目标。“未来的农业机器人必须能听懂人类指令,而大模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桥梁。”他表示,只有当机器真正理解“我让你去干什么”,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与智能执行。

截至目前,“九壤耘星”已在陕西、山西、四川、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开展试点应用,累计服务耕地面积超过20万亩,带动经济效益超亿元,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