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文化与旅游
简读中国 大型出土简牍展在武汉盛大开幕
来源:新华社 湖北日报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0-29 | 12 次浏览: | 分享到:
由湖北省博物馆主办,联合长沙简牍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龙山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等11家国内文博机构共同打造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湖北省博物馆隆重启幕。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以简牍为载体,全面呈现从战国至东晋近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睡虎地秦简 法律答问


展览汇集了曾侯乙墓战国早期竹简、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武威旱滩坡晋简等众多珍贵简牍文物,系统梳理简牍演变的历史脉络,生动再现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信仰与日常生活。


聚焦“小人物的大历史”,讲述真实历史细节

此次展览特别强调“小人物的大历史”这一核心视角,通过简牍中记载的基层官吏、戍卒、平民等普通人的生活片段,展现国家运行的真实细节。湖北省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恰表示,展览借助简牍实物、图文资料和多媒体互动手段,突破传统宏观叙事,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呼吸。

比如,一位叫‘越人’的基层官吏记录了14年的工作日志;西域戍卒的日常记录,以及三国吴时期的许迪案、史绰木刺等,都让我们看到历史背后鲜活的人,罗恰说。

古文“出圈”:简牍变身“潮流指南”

为了让简牍更贴近公众,策展团队在语言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甚至用当下网络语言来解读古人生活。例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遣策竹简堪称2400年前的“4S店库存表”;荆州九店楚简《日书》宛如老黄历,堪称“今日运势APP”;湖南长沙西汉渔阳王后墓木楬记录了大量丝织品名称和数量,堪称汉代“潮女穿搭指南”湖南沅陵虎溪山汉简《美食方》则被誉为“古代版《舌尖上的中国》”。

里耶秦简 九九表


此外,湖南里耶秦简《九九表》与东汉简牍“九九术”也引发观众惊叹:我们和老祖宗竟隔着时空背了同一张表!简牍里的“之最”:揭开历史真相展览不仅展示了丰富的简牍内容,还呈现了多个“之最”云梦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是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法规性著作;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包含最早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见义勇为法条及传染病隔离记载。


兔子山遗址秦牍 秦二世胡亥诏书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二世即位诏书木牍,是最早的“红头文件”;甘肃居延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公务接待“AA制”;湖南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中记载的“扫黑风暴”案例,展现了汉代对黑恶势力的打击;武威旱滩坡晋墓前凉驸马都尉木牍,则是展出年代最晚的简牍文物。

简读中国: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简读”一词寓意双关,既指阅读简牍,也象征通过简牍读懂中国。罗恰介绍,展览构建了年代序列最完整的简牍通史展,按战国、秦、汉、三国吴与晋四个历史时期划分单元,每个单元涵盖政治治理、法律体系、文化信仰与社会生活等内容,形成纵贯古今、横跨多域的认知图谱。

曾侯乙墓竹简


从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竹简,到东晋末年的木牍,简牍见证了纸张普及前最重要的书写载体演变。罗恰表示,这些沉睡千年的竹木,承载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文明演进和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本次“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将持续至2026年3月8日,观众可通过湖北省博物馆官方渠道预约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