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文化与旅游
浙西南先秦考古获重大突破 区域系统调查填补千年历史空白
来源:青岛日报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0-28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中国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举办的“浙西南、闽北、赣东先秦考古学术研讨会”上传来重磅消息:“十四五”期间,浙西南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取得丰硕成果,新发现近700处先秦时期遗址,首次构建起该地区先秦文化序列,为研究南方山地文明模式提供了关键物证。


系统调查揭秘千年文明,山地考古经验全国推广


自2021年起,在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浙江省文物局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丽水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在浙西南山地丘陵地区开展大规模区域系统调查。截至目前,已确认先秦遗址近700处,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山地环境的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方法,为同类地区考古工作提供了范本。


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赵辉指出,此前学界对浙西南先秦时期的认知仅限于好川文化零星遗址,聚落分布、社会结构及文化谱系研究长期存在空白。此次调查不仅填补了区域文化发展链条的断层,更揭示出与浙北平原截然不同的山地文明演化路径。

8000年遗址现身云和,好川文化聚落等级分明

调查中,云和县黄山上遗址出土的跨湖桥文化陶片、果核及水稻遗存,经碳14测定距今约8000年,将该地区人类活动史大幅提前。而显圣湾遗址则成为好川文化(距今5000-4000年)的中心聚落代表:60余座高等级墓葬中,5座大型墓葬面积达22-30平方米,随葬玉器、石器及陶器数量超百件,彰显社会高度分化;同时发现的房屋基址与石镞作坊,进一步印证了聚落功能的复杂性。


赵辉分析,显圣湾遗址的墓葬规模与随葬品差异,反映出好川文化已形成等级鲜明的社会结构,其“山地型文明”特征与浙北平原的“平原型文明”形成鲜明对比,为研究百越地区早期国家形态提供了新视角。

西周贵族墓与跨时代遗存,勾勒南方文明独特脉络

调查还在云和独山土墩墓遗址发现西周时期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玉器等高等级遗物。此外,多个遗址呈现从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的连续文化层,揭示出浙西南、闽北、赣东地区长达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脉络。



赵辉强调,这些发现不仅印证了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在先秦时期的文明独立性,更为“百越文化圈”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线索:“从跨湖桥文化到好川文化,再到西周贵族墓,浙西南的考古学文化演变展现了一条迥异于中原的南方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