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南越国大耳人面瓦片
史书记载中的南越国疆域轮廓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南海郡龙川县县令赵佗依南海郡尉任嚣遗嘱,代行南海郡尉职权。随后,他以南海郡为根基,兼并桂林郡与象郡,依山岭划分治理区域,建立起南越国。立国之初,其疆域主体大致为秦朝所设的南海、桂林、象郡这岭南三郡。
赵佗在《报文帝书》中提及:“(南越国)西边有西瓯……;东边有闽粤……;西北有长沙……东西南北有好几千万里。”众多书法家对这三郡范围进行考证论述,得出其大致北以五岭为界,与长沙国相邻;东至今福建西南,与闽越国接壤;西达今广西西北、贵州南缘,和夜郎、句町相邻;南濒临南海,至现在越国中部长山山脉以东以及大岭以北地区,但大多未明确是否包含与大陆一水之隔的海南岛。

大耳人面瓦片拓本
不过,从史书零散记载中可大致推断海南岛在南越国统治范围内。《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元鼎六年……南越已经被平定了,于是就设置了九个郡”;《汉书·两粤传》载:“南粤已经平定了。接着就把那地方设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个郡。”《汉书·武帝纪》亦记载:“(元鼎六年)春天……终于平定了越地,把它设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还有《汉书·贾捐之传》记载:“起初,汉武帝征讨南越,在元封元年设立了儋耳、珠崖郡,它们都在南方的海中间的洲上居住,地域广阔大概有千里,共十六个县,有二万三千多户。”这些记载表明,西汉平定南越后所设置的九个郡,是原来南越国所属之地。
《汉书·地理志》记载:“从合浦、徐闻往南入海,能抵达一个大洲,东西南北各有千里远,汉武帝元封元年把它大致划分为儋耳、珠崖郡”,这明确表明儋耳、珠崖二郡即如今的海南岛。由此可见,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前 111 年)平定南越后,先在大陆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七个郡,次年即元封元年(前 110 年),又在原南越国所属的海南岛上设立儋耳、珠崖二郡。
御苑遗址瓦片:土著参与建设的印记
1997 年发现的广州南越国御苑遗址中,出土众多印字板瓦,同时还有不少图案瓦引人注目。其中一个人面纹图案与众不同,此人面长着一双垂到肩膀的大耳朵。瓦上的文字图案是陶工制作时拍上去的。吴凌云在《南越文物研究三题》中指出,制陶工匠“按照籍贯来分组干活”,这种大耳人面纹图案是“不会写字的工匠拍上去的,也应该是一种表示籍贯的方式”,这个大耳人面就是“儋耳”。

朱庐执刲的印文
《说文解字》解释“儋”本义为担着东西,段玉裁作注:“儋,一般写作担。韦昭在《齐语》的注里说‘背叫负,肩叫儋’……”《汉书·武帝纪》应劭注“儋耳的人,耳朵很大,首领自称王者,耳朵尤其长,下垂到肩膀下边三寸”。《汉书·昭帝纪》颜师古注说:“儋耳,原本是南越的地方。”制作这批大耳人面图案瓦的工匠,应是南越国时期从海南岛来的当地人,“儋耳”是其最主要的外部特征。当时中原文字刚传入岭南不久,当地人不会写字,只能用符号图像标记产品。南越王宫遗址出土的这批瓦片,证明海南岛土著居民参与了南越王宫的建造工作,这表明南越国对海南岛切实行使了管辖权,能够驱使岛上居民参与重大工程建设。
从历史文献中也能看出南越国对海南岛有管辖权。《史记·南越列传》记载,汉武帝派兵平定赵建德、吕嘉叛乱灭掉南越国时,“苍梧王赵光,他跟越王是同姓,听说汉军来了,还有越揭阳令定自己决定归属汉朝;越桂林监居翁让瓯、骆归属汉朝……”,《汉书·南粤传》记载“粤桂林监居翁通知瓯、骆四十多万人投降,被封为湘城侯……”。这两本史书提到的“桂林监”,应是南越国在桂林设置的地方官,此地方官能在当地瓯、骆土著的“战争”和“和平”等重要政治抉择中发挥作用,可见南越国官员在当地政治影响力巨大。而“骆”族分布就在当时的海南岛上。

西汉南越国朱庐执刲蛇纽银印
西汉南越国时期的朱庐执刲蛇纽银印,现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1984 年,在海南乐东县的潭培乡发现一枚“朱庐执刲”蛇纽银印。该印印面方形,边长 2.4 厘米,通高 1.9 厘米。印面上阴刻篆书“朱庐执刲”四字,无边栏与界格,字体整齐端庄,带有秦篆圆转之势,是实用官印。《汉书·地理志》记载,合浦郡下辖有“朱卢县”,后续志书写为“朱厓县”,繁体“庐”字与“厓”字字形相近。朱庐与珠(朱)厓和海南岛关系密切,“朱庐执刲”被认为是南越国后期自设官印,“朱庐县”应是南越国在海南岛上设置的县。
其他南越国时期遗物
20 世纪 80 年代,广东省博物馆等在海南岛开展文物调查,在昌江县王下区的皇帝洞及其附近洞穴里发现云雷纹陶器。在陵水县英州福湾村、光坡乡坡尾村和本号乡打鹿村等地,找到几件带有细方格纹、几何图案戳印纹的大陶瓮,这些陶瓮的造型和花纹特点与广州南越国时期墓出土的极为相似,为南越国军民进入海南岛陵水一带提供了线索。
诸多考古资料表明,南越国时期,海南岛与大陆地区民间及官方人员、物资往来频繁,这为海南岛属于南越国版图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南越王墓的基本陈列“南越藏珍”中,附带的“
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在首都博物馆盛大开幕
当第一缕清冷的风穿过街巷,当枝头的最后一片黄叶在风中瑟瑟飘落
走进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的展厅,一枚小巧精致的
踏入中国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场名为“裙裳华彩:马面裙的古韵
一段关于中国青海地区出土的“鸮面陶罐”的介绍引发关注,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