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5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营业性演出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大型演出票房收入达12.12亿元,同比增长5.12%。头部演出项目对市场的拉动效应显著,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已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
观众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3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达21.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青少年观众比例上升至3.6%。老牌歌手的巡演吸引了大量中老年粉丝,反映出演出市场受众范围不断拓展。
一线城市集聚效应显著,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释放
从演出地域分布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仍是大型演出的主要举办地。以北京为例,5月份一线城市演唱会场次环比增长27.4%。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凭借成熟的场馆设施、庞大的消费人群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持续吸引顶级演出项目落地。北京鸟巢自2025年演出季启动以来,周边商业设施客流量同比增长50%,营业额提升30%,显示出头部城市的强大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也逐步释放。部分歌手在这些城市的演唱会频现“开票即售罄”现象,标志着中国演唱会市场正经历地域性扩张,演出资源分布趋于更加均衡。
音乐节市场结构优化,推动文旅融合创新
今年上半年,音乐节市场进入结构调整期。大型音乐节数量有所减少,中小型音乐节逐渐成为主流。这些音乐节注重垂类内容打造与场地服务创新,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沉浸式体验。
从地域分布看,音乐节发展呈现“高线主导、地域下沉、辐射扩大”的趋势。一季度,三线城市共举办音乐节11场,占比25.6%;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共举办18场,占比41.9%。广东和江苏并列全国音乐节举办数量第一,各举办7场;浙江在杭州、绍兴、温州、舟山等地共举办5场。
为承接演出带来的客流高峰,多地推出创新营销策略。安徽滁州“葫芦果音乐节”在“五一”期间推出“音乐节+景区”联票,乐迷可凭票游览琅琊山、醉翁亭等景点,有效拉动假日消费。青岛、上海等地也推出“票根优惠”政策,持演唱会门票可享受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折扣,深化了演出与文旅产业的联动融合。
演出+激活文旅消费,拉动城市经济新引擎
演出市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门票销售,更撬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95后”用户在平台搜索音乐节相关产品的热度同比提升107%。音乐节等展演经济带动了酒店、景点门票的“提前预订”热潮,提前8天以上预订的游客同比增长11%。
演出消费已远超门票本身价值,呈现“门票占小头,吃住行游购娱占大头”的特征。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与演唱会、音乐节相关的酒旅订单同比上涨近一倍。演出已成为“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重要诱因,形成“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的联动效应,有力推动了城市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政策助力行业创新,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演出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各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音乐+旅游”“演出+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也促进了演出与文旅、商业、体育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摩天轮票务CEO刘斅表示,2025年上半年演出市场整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供需两旺,各地政策支持进一步释放市场动能。上海华人演艺有限公司CEO洪迪指出,演唱会的跨地域影响力不断增强,正从本地娱乐活动演变为跨城市消费现象,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行业将继续探索“演艺+文创”“演艺+旅游”等多元融合模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助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城。演出市场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
8月1日,以“越海归鸿”为主题的美国归侨艺术家宝松作品展在中
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的法海禅寺,由明英宗御前宠
《新加坡六十年 :小国大智慧的故事》作者简介:童振源现任台湾
宝松,男,朝鲜族,1950年出生,北京人,画家。中国美术
布萨尼·恩卡韦尼(Busani Ngcaweni)是南非国家
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对3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