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威士忌领域,“响”“山崎”“白州”三大核心品牌受影响,建议零售价上调6%至15%。其中,标志性的三得利威士忌“响·日本和谐”(700毫升)不含税价格将从7500日元涨至8000日元。葡萄酒产品方面,26个品牌价格上调2%至6%。烧酒则时隔三年再次涨价,“镜月Green”等10个品牌预计涨幅为2%至20%。
三得利做出涨价决定,源于当前面临的业绩增长难题。财报显示,其酒精饮料板块上半年表现不佳,含酒税收入6525亿日元,同比下降1.8%;不含酒税收入4916亿日元,同比降幅达2.4%;营业利润更是大幅下滑,同比降幅高达32.9%。业务模式转型中的资产调整未显成效,结构性变化带来的阵痛在财报中清晰呈现。此外,上年同期出售附属公司带来可观一次性收益,本财年无此类收入,也影响了利润数据。
利润压力是三得利整体经营面临的系统性挑战。11月11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2781亿日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营业利润1265亿日元,同比下滑9.2%,其中第三季度利润917亿日元,同比降幅达9.9%。

区域市场表现分化明显。欧洲市场营收与利润分别增长5.1%和8.3%,是唯一双增长地区;亚太地区和日本本土利润则双位数下滑,日本市场营收占全部营收的44%。鉴于核心市场复苏乏力,三得利食品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尽管三得利以酒类产品起家,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非酒精饮料产品才是主要增长点。中国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增强,无糖茶饮细分市场兴起,三得利凭借乌龙茶等系列产品,将饮料业务打造成在华战略核心支柱,在中国无糖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中国饮料市场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同类产品不断涌现,三得利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同时,三得利产品线长期依赖乌龙茶系列,口味创新和茶种拓展滞后于部分竞争对手,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三季度报表显示,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三得利瓶装水和茶饮料业务下滑,尚未恢复增长。
渠道结构固化也是制约三得利在华突破的关键因素。基于在日本本土的合作基础,7 - 11、罗森、全家等日系便利店成为其进入中国的首选渠道。这种模式虽保证了一线市场曝光度,但导致渠道宽度受限,在低线城市市场渗透不足,渠道覆盖结构性失衡。

为应对挑战,三得利开启系统性战略调整。组织结构上,今年1月成立专门的无酒精部门,总裁鸟井信宏表示2025年将专注无酒精饮料业务,此前该业务分散在多个部门。酒类产品方面,持续强化高端化路线。去年年底的2025年国内酒类和啤酒业务政策说明会上,三得利表示2025年秋季将推出“追求酒的正宗感”的产品。今年8月,推出2025年度山崎、白州经典核心系列新品。同时,面对日本金酒市场规模约3.5倍的增长,今年2月投资65亿日元扩大大阪工厂生产能力,计划提升2.6倍,其中烈酒和甜酒生产力提升1倍。
非酒精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三得利紧跟饮品健康化趋势,加速布局养生赛道。今年先后推出汉方滋养品牌“焕方”、药膳食补品牌“薬膳好日”,试图以功能化、本土化产品重塑竞争力。
渠道策略上,2024年对华南大区细化分区,在广东、福建等地设立销售区域,优化销售资源调配。在巩固华东传统优势的同时,根据不同市场特性制定差异化拓展方案,稳步推进全国化布局。
近期,消费赛道宛如一锅煮沸的热水,热闹非凡,一系列引人瞩目的
日本三得利公司公布重要决策,自2026年4月1日起,旗下威士
总部设在法国的音乐流媒体平台“迪泽”携手益普索集团发布的一项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来临,大量山楂涌入市场,糖葫芦再次成为街头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与全球铝供应紧张局势的双重夹击下,美国买家在
第八届进博会上,跨国企业以实际行动传递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