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海昏侯墓出土简牍修复工作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透露,在今年开展的文保修复进程中,原本的5200余枚海昏简牍被发现存在粘连情况。经修复团队精心再次揭剥,目前简牍总数已增至5795枚。

文保人员正在进行红外扫描的准备工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昌盛大举办。方北松介绍称,海昏简牍的大部分保护工作已顺利完成,剩余部分预计在2026年全部收官。具体而言,剩余工作涵盖对514枚竹简进行整理揭剥、清洗等保护操作,以及对1840枚竹简开展脱水、修复、封护等保护措施。需提及的是,海昏简牍出土时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存字完整的简牍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海昏侯墓出土简牍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研究员杨博介绍,早在2018年底,研究团队借助红外照片,初步辨认出几种古代典籍的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其中,有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存字数量最多的《诗经》古本,还有此前从未现世的《易占》占卜类文献等。随着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持续推进、不断深入未来极有可能填补更多历史空白,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珍贵资料。

文保人员正在进行竹简保护工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截至2025年11月最新消息,海昏侯墓出土简牍的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不仅简牍总数实现更新,修复工作也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修复团队凭借精湛技艺与不懈努力,针对此前发现的粘连简牍展开再次揭剥工作。经过细致操作,修复后的简牍总数从最初的5200余枚成功更新至5795枚。这一数据的增长,不仅体现了修复工作的细致与深入,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海昏侯墓竹简 两千年前的文字奇迹
此外,修复团队还成功攻克了竹简粘连、炭化等一系列难题。在他们的努力下,完整存字简牍的修复率提升至10%以上,这意味着更多承载着古代智慧的文字得以重见天日,为学术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海昏简牍的修复工作不仅是对古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弘扬。随着修复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持续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海昏简牍将为我们揭开更多古代历史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遥远而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