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投资人专注
山西阳泉惊现远古银杏化石 改写银杏演化史
来源:央视新闻 百度AI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1-12 | 4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传来重磅消息:2025年11月在山西阳泉矿区发现的远古银杏化石,经严谨考证,距今约2.8亿年,属于二叠纪时期。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它比此前广泛发现的侏罗纪银杏化石早约5000万年,一举刷新了银杏类植物化石记录,为科学界揭开了银杏演化历程中更为古老的一页。


2025年11月,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于矿区大村村小道旁有了惊人发现——一处植物化石群。这些深埋地下的“时光印记”很快引起了专业机构的高度关注。经专业鉴定,确认该化石群中含有铲叶属银杏化石,一场关于银杏演化史的科学探索就此拉开帷幕。



此次银杏化石的断代工作严谨而科学。一方面,化石所在的层位与国际地层委员会认证的二叠纪地质年代(2.99 - 2.52亿年前)精准对应,为化石的年代归属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学基础。另一方面,其与《中国银杏植物大化石记录》中记载的银杏起源时期完全吻合,进一步从文献角度验证了化石的时代特征。双重依据相互印证,确保了断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与此前主流的侏罗纪银杏化石相比,此次发现的阳泉银杏化石具有划时代的对比价值。以辽宁北票发现的1.6亿年前侏罗纪银杏化石为例,阳泉银杏化石将银杏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1.2亿年。这一巨大的时间跨度,彻底改写了银杏的演化时间轴线,让科学家们对银杏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铲叶属银杏化石的叶片呈现出独特的扇形分裂形态,与现代银杏的叶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正是早期银杏植物原始特征的生动体现,为研究银杏的形态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长期以来,银杏目从二叠纪到三叠纪的化石记录一直存在空白,给科学家重建完整的银杏演化谱系带来了困难。而此次阳泉银杏化石的发现,恰如一把钥匙,成功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重建银杏完整演化谱系的关键节点标本,为深入理解银杏的演化历程奠定了基础。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现存银杏种群的基因多样性极低。此次阳泉银杏化石的发现,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地质时期的解释——可能与地质时期多次灭绝事件相关。化石记录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互印证,让我们对银杏的演化历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化石保存于含煤地层,这一沉积特征清晰地指示出当时阳泉地区为温暖湿润的沼泽环境。这种环境为银杏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也为研究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叠纪晚期,全球气候发生了剧烈波动,如盘古大陆的形成导致季风改变等。阳泉银杏化石层可能完整记录了银杏植物在这一时期为适应干旱化环境所采取的进化策略。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窥探到远古银杏在气候变化压力下的生存智慧。


同期在阳泉地区发现的叠层石、三叶虫等化石组合,与银杏化石相互映衬,为重建华北板块二叠纪古生态系统提供了多维证据链。这些化石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结构,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二叠纪时期华北地区的生态面貌。



山西阳泉银杏化石的发现,是古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银杏更为古老的起源和演化历程,还为研究古气候环境和古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我们将对地球的生命演化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