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兰亭雅集、充满文化韵味的禊赏亭;以园内古楸树命名、古朴典雅的古华轩;高高耸立在山顶、颇具神秘色彩的承露台;还有寓意深远、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遂初堂等等。每一处建筑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游客们去发掘它们的魅力。
经过专业团队精心的保护与修复,这些古老建筑如今重焕生机。当游客们穿行于叠山理水之间,漫步在古木葱茏的小径上,该如何去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独特的审美意境呢?这无疑是一场与历史和自然的深度对话。
宁寿宫花园,还有一个别称叫“乾隆花园”,它静静地坐落在紫禁城宁寿宫区的西北隅。这座花园是乾隆皇帝为自己晚年生活精心构建的理想居所。别看它面积不大,却处处彰显着匠心独运。
花园自南向北巧妙地分为四进院落,160米的南北纵深与近40米的东西宽度,共同勾勒出一方狭长而又神秘的秘境。这里融汇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既有着文人雅士的雅趣,又透着皇家的威严气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园林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故宫博物院正高级工程师李越指着花园中央的建筑介绍道:“大家看,最中央的这个建筑就是古华轩。它刚好处于第一进院的最中心位置,稳稳地立在中轴线上。古华轩采用的是敞轩的构造方式。而它的名字,就来源于旁边这棵古老的楸树,所以叫古楸树。每年4月中旬的时候,这棵古楸树会开出极其漂亮的淡紫色花朵,远远望去,就像一团一团紫色的云朵,美不胜收。”
古华轩是一座三开间带周围廊的典型宫廷建筑敞轩。它有着琉璃瓦、绿剪边的外观,这是北方宫廷建筑的特色。走进室内,你会发现整个四面全部都是黑漆描金的落地罩。这种黑漆的加工工艺,实际上是南方的一种工艺特征。在北方,这种工艺既不利于加工,也不利于保养。不过,这可是乾隆皇帝的一大创新,他把黑漆描金的落地罩移植到了这个半开敞的空间里,别有一番风味。
乾隆花园有一个核心的设计理念,那就是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以小见大”。那么,乾隆花园究竟是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来打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呢?
左右两侧那两道连绵的假山,可不是简单的装饰,它们是整个空间的‘骨架’,就像两条天然的山脉,东西遥望呼应,把主体建筑‘古华轩’环抱其中,营造出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当你一踏入这里,紫禁城的宏大规制就被巧妙地隔绝在外,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一片世外桃源。这就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手法——欲扬先抑,开门见山。
古华轩里的黑漆描金的落地罩其实是复制品,原件因为破损得非常严重,已经被存放到文物库房妥善保管了。不过,即便是复制品,也是严格按照原工艺流程来复刻的,包括各种描金花纹的部分,都是货真价实的。
李越工程师介绍说:“在做复制之前,我们一个一个地研究了现在所能看到的下面的纹饰,我们叫它小皮球花。我们收集了这些皮球花所有能够看到的纹饰,一共有180多种。我们仔细学习,努力去沿袭它的组合规律,然后才能让工匠真正上手去做。其实,如果能够真正掌握皮球花的装饰工艺,你会发现工匠在做它的时候是非常随性的,笔触特别自然流淌,能够反复自由地去组合。”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金色的花纹组合,含金量还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乾隆时期和光绪时期。李越工程师接着说:“比较发黄的金的成色会比较高,这是早期乾隆时候画的,大边和棂条都用的是这种纯色比较高的金,我们通常说它是98金。到了光绪时候,它在大边依然用的98金,但在棂条上用的是比较冷的74金。
对于纹饰来讲,它也有不一样的表达。乾隆的枝蔓是双钩的,你可以看到枝蔓运转非常自由流淌,上面的小叶子也随着这种双钩的枝蔓在上面进行点染。到了光绪时候,它这个叶子枝蔓是单钩的,很机械地在里面进行点染,并没有发生空间的扭转,所以这两种叶脉的表达方式会不一样。”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了乾隆花园的第一进院落,这里充分体现了一个“游”字。唯美的古华轩,一边是山,假山堆叠,高低错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边是水,曲水流觞,儒风雅俗,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现场。那么,乾隆花园里“曲水流觞”的诗情画意又是如何呈现的呢?
李越工程师解释道:禊赏亭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名为‘祓禊’的祭祀活动。在每年三月初三的时候,人们会到水边沐浴、祈福、禳灾祭祀,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一种春游活动。
最有名的就是东晋王羲之,他集合了41位文人,在会稽山下的溪流旁进行兰亭雅集,留下了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在修建宁寿宫花园之前,前朝就在这个基址上就已经有一个流杯渠了。乾隆在做这个园林的时候,就利用了老的流杯渠进行了建筑的改作,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样貌。
2025 年 10 月 8 日,由澳门青年展艺协会主办,万通
目前已有187家新加坡本土企业收到法庭清盘令,这场裁员潮正以
近日,“2025年两岸青年AI大健康交流与产业协同”活动在南
2025年9月30日是柯正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特作诗一
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黔东南地区非遗产业协作,推动民族文化资源
为庆祝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9月17日,中新济南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