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独家报道
大手笔!非洲53国农产品进军中国100%税目产品0关税
来源: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8-17 | 2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近日宣布扩大对非洲国家的零关税政策,进一步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走深走实。根据新政,中方将对53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并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升对非合作水平。此前,中国已于2024年12月1日起,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包括33个非洲国家)实施全面零关税。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非洲多个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在肯尼亚,茶叶和牛油果成为零关税政策下的直接受益者。自2022年8月起,肯尼亚正式向中国出口新鲜牛油果。据当地媒体报道,首次出口被视为“重大胜利”,出口商普遍认为此举将为肯尼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并为青年和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前,肯尼亚牛油果主要销往欧盟和中东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在零关税和市场开放的推动下,未来对华出口有望占肯尼亚牛油果总产量的40%。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已累计进口肯尼亚牛油果约6892.5吨,价值约9000万元人民币,使肯尼亚成为中国第三大牛油果供应国。


在茶叶方面,肯尼亚是全球主要红茶出口国之一。零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对肯尼亚茶叶进口需求迅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从肯尼亚进口茶叶同比增长175.2%。为把握市场机遇,肯尼亚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对华茶叶出口规模扩大4倍。业内专家对此充满信心,认为在零关税背景下,肯尼亚茶叶的性价比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金叶子”。

不仅肯尼亚,整个非洲大陆的农业出口都在中国零关税政策的带动下迎来发展机遇。多位农业专家指出,非洲农产品出口、农业加工和外贸体系都将从中受益。


埃塞俄比亚作为阿拉比卡咖啡的发源地,其高原风味咖啡广受中国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多家中国咖啡连锁企业和贸易商与当地农场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并投资建设咖啡产业园和加工厂。2024年,埃塞俄比亚对华咖啡出口额达1.02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77.67%。业内认为,在零关税政策支持下,埃塞俄比亚咖啡有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此外,卢旺达的干辣椒产业也因对华出口而焕发生机。自2021年首次向中国出口干辣椒以来,辣椒种植已成为卢旺达重要的创汇产业。2024年,中国湖南现代农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与卢旺达加绍拉农场公司合作启动辣椒产业示范项目,涵盖育苗、种植、加工、出口等全产业链环节。首个产季内,示范园即向中国出口干辣椒200吨,部分进入长沙加工厂制成辣椒酱。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由卢旺达鸟眼辣椒制成的辣椒酱广受欢迎,成为展会“断货王”。

随着中国企业的深度参与,卢旺达辣椒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烘干场、包装厂、检疫基地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打通。同时,当地农户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有机种植和信息化管理日益普及,为非洲辣椒走向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在西非地区,可可产业同样受益于中国零关税政策。多哥和科特迪瓦作为中国可可豆进口的重要来源国,正借助免税通道扩大对华出口。特别是科特迪瓦,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正加速将市场重心转向中国,寻求新的出口增长点。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2.1万亿元;2025年前5个月,中非进出口总额达9632.1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农业领域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首次突破700亿元;今年前5个月,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达158.3亿元。

分析指出,从短期看,中国零关税政策有效降低了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推动出口品类和规模双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非洲国家还需加快农业产业链升级、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质量标准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扩大对非零关税政策,不仅为非洲农产品打开了通往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之一的大门,也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中非经贸关系有望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