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文化与旅游
1400百年前 来自丝绸之路的玻璃碗
来源:央视新闻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1-05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而在1400多年前,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也带来了不少珍贵的“进口货”。其中一件来自波斯的玻璃器皿,穿越时空,如今依然晶莹透亮,成为宁夏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凸钉玻璃碗。


一件来自波斯的“进口货”,深埋地下1400多年仍光彩如新

在南北朝时期,玻璃器皿被视为稀世珍宝,其价值甚至超过黄金和美玉。西晋文学家潘尼曾在《玻璃碗赋》中盛赞:“灼烁旁烛,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足见当时人们对玻璃器的推崇。

这件凸钉玻璃碗,正是那个时代备受追捧的珍品。它于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南郊的李贤夫妇合葬墓中,虽沉睡地下1400余年,却依然保存完好,通体呈碧绿色,内含气泡,透明度极高。

经检测,该碗材质为钠钙玻璃,与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玻璃成分一致,证实其为地道的“进口货”。碗外壁装饰有14个凸起的“凸钉”,采用烧吹加雕花工艺制成,是萨珊玻璃工艺的典型代表。


固原:丝绸之路西北咽喉,见证东西交流

李贤是北周时期的重要将领,曾长期驻守固原地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西北咽喉,固原不仅是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更是商贸、交通与军事的重要枢纽。

李贤墓中出土的不仅是凸钉玻璃碗,还有其他多件具有异域风格的“进口货”,如鎏金银壶、金戒指等,均来自波斯或中亚地区。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也印证了宁夏固原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俯瞰宁夏固原原州区境内

如今,当我们再次凝视这只晶莹剔透的凸钉玻璃碗,仿佛能听到当年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