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半年翻番,普及率为36.5%。

用户群体特征鲜明,国产大模型受青睐
生成式AI正融入日常生活,用户规模和普及率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国产生成式AI产品进步显著,春节期间成热点,推动其快速渗透。核心用户群体中,40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比74.6%,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37.5%。
同时,国产生成式AI大模型获用户广泛认可。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相关产品成熟,用户体验提升。截至2025年8月,538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263款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场景,还在农业、工业、科研等领域积极探索。

产业体系完备,专利领先,具身智能成热点
中国持续加强AI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向应用场景渗透。目前,已形成覆盖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产业链覆盖芯片、算力等各环节。截至2025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38.58%,居全球首位。具身智能成为上半年投融资热点,相关产品走出实验室,在教育、医疗等场景应用。

人工智能 +行动推进,AI渗透各行业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强调应用导向。意见提出,到2027年,实现AI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智能经济成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同时,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提升全员AI素养,在多领域推广新一代智能终端等应用。
目前,各行业AI应用需求显现。证券领域,招商证券“招商证券天启大模型”完成备案,在财富、机构领域推出AI应用;娱乐领域,三七互娱将AI技术融入游戏业务,探索新玩法;工业领域,华盛昌“DeepSense深度感测大模型”获备案,助力工业监测解决方案转型,拓展应用场景、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