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知青、教师、电影公司的美工,四川达县文艺创作办公室创作员,1997年定居成都。逐渐成为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人 - - 苟兴琼,近二十年来创作的各类作品总量超过1500幅 。
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追寻,在相对艺术环境封闭的八九十年代,已经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苟兴琼老师,是如何把握多种类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数量众多的作品。特别是布贴画的创作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因这些碎花布全是中国七、八、九十年代的产物,现已无处可寻。第一个问题肯定是要了解她是如何踏上艺术创作之路的?
苟老师开始回忆道,我的艺术之路的启蒙者是我的哥哥苟兴全,小时候受他的影响,也沉浸在写写画画的世界里。1976年,高考制度恢复,我和哥哥都怀揣着梦想,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哥哥选择了雕塑系,他的成绩合格,但由于政审未能通过,遗憾地错过了这次机会。
十年未招生,那一年,我们所在的考区几百人中只有两人被录取——罗中立和伍东。而我也没能如愿以偿,没能进入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油画,继续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
1979年,命运给了我一个新的机遇。当时,达县文教局需要选调一名电影公司的美工。凭借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我凭借绘制的一幅电影广告《蝶恋花》,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专职美工。这份工作不仅让我有了更多的进修和学习美术的机会,也让我有机会深入接触电影这一综合艺术形式。在工作中,我主要负责电影的宣传工作,绘制电影广告。完成工作之余,我慢慢投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
通过电影广告,我接触到了更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油画、国画、水粉等。宣传室里订阅了许多杂志,我在连环画报及其他报刊上,看到了浙江宁波罗枫老师的剪纸作品。他巧妙地将传统民间剪纸与现代主题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感,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那个彩色摄影印刷技术尚未普及的八十年代,黑白的剪纸和版画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各大报刊竞相刊登的对象。受到启发,我决定尝试创作剪纸并投稿。当时,我的主要创作题材是展现工农兵和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场景。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既质朴又动人。
1987年,我有幸参加由罗枫老师主持的《中国剪纸研究班》。深入学习剪纸艺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剪纸的形式创作电影广告。于是着手创作了一部名为《吕布与貂蝉》的剪纸电影广告并获得了四川省电影广告优秀奖。
随后的1989年,创作的连环画《文成公主》更是有幸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及在中国《连环画报》上发表。这无疑是我艺术生涯中获得的一个肯定。
在1992年,我精心创作的剪纸系列《中国历代才女百图》被重庆市文联选中,送往日本进行展览这是对我艺术成就的认可。同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一系列的作品集结成册,正式出版发行。
於蓉:有好的老师就如千里马遇到伯乐,事半功倍的加强了学习的速度,还有哪些艺术家对您的创作有启发?
苟老师侃侃而谈,在她的生命中,有三位人物在她艺术创作上最有启发。第一位便是上文提到的被誉为“中国创新剪纸之父”的罗枫老师,他是自学成才的成功典范。早在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便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罗老师的连环画《柳玉娘》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他将中国的民间剪纸引领上了艺术的最高殿堂。他的剪纸作品充满了优美的线条和细腻的风格,同时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尽管他已经年逾八旬,但他依然坚持创作,手中的剪刀和笔从未停歇。他总能迸发出新的灵感,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每次看到他的新作,依然会被触动,他的精神和艺术成就一直激励自己前行。
黄永玉,这位在中国画坛上留下浓重一笔的画家,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自学,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回想起七八十年代,我便开始密切关注他的作品。他的画作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既随意又丰盈,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无论是国画、油画、广告画、插图、漫画还是封面设计,他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一个好的艺术家总是艺术修养非常全面的,这是让我敬佩他的原因。
吴冠中先生同样涉猎水彩、油画、国画等多种领域。1979年他从北京来大巴山写生,刚好我们在达县地区电影公司的美工培训班里学习,画家邓泽纯、张尔立、李方林等老师请来了吴冠中老师,聆听了一整天吴冠中老师的精彩授课。那天,他手持一块历经风雨侵蚀、千疮百孔的石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形式美学理念。吴老师不辞辛劳,常年累月地奔波于祖国各地,一边进行写生创作,一边分享他的艺术见解。望着他背上那因日晒而褪色的蓝布衣衫,我深深地感动着,心生敬意。我也决心效仿他,不断投身于写生活动,以此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造诣。
於蓉:集结了众家所长,融合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性的转折点?
苟老师答道,在绘制油画和制作剪纸的过程中,我又迷上了布粘贴画。我喜欢裁剪衣物,将五彩斑斓的碎布料丢弃总觉得太可惜,看着每一块布都像是一幅幅美好的图案。于是,我开始尝试将这些布料拼贴成一幅幅富有风情的作品。
在1987年至1992年间,我干脆一鼓作气创作了一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56图》(这些作品的剪辑和粘贴得到了我的姑姑苟能完和女儿张韵的大力协助)。从油画到剪纸,再到布贴画的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与繁琐,这些经历成为了我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也塑造了我独特的艺术风格。
於蓉:您是如何看待自己所擅长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苟老师:我热爱反映生活,追求贴近日常、充满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主题。我崇尚劳动与学习,并且相信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年轻时,我的精力旺盛,热衷于创作那些宏大主题的作品,比如《中国历代才女百图》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56图》。这些大题材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需要长时间的辛勤付出,身体和精神上的消耗也相当巨大。
在完成剪纸作品《才女百图》和布贴画《民族舞蹈56图》之后,1993年的一天,我突然病倒,卧床不起,随后被送入了成都华西医院的肿瘤病房。那段经历仿佛是一次生命的转折点,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创作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的意义。
於蓉:您的作品通常会受那些主题或者情感的驱使?
苟老师陷入沉思,提到在1997年9月,全家搬到了成都。女儿从西师美院毕业后创办了《晋阳画家村美术学校》,我加入了她的事业,初衷是为了让更多孩子接受美的熏陶,传承中华艺术的精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需要采用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来教育学生,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也拓宽了我的创作之路。在这每一个画家修练的必经之路上,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创作出许多国画和钢笔画作品。
於蓉:又添加了新的创作元素,那么灵感由何而来?是瞬间的直觉还是长期的积累?
苟老师笑言,我的灵感源自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与充实的生活。我出生于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在那个环境中,从小便饱受艰辛生活的磨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成为了我们那一代人的本色。步入艺术创作之路后,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不怕失败,方能取得成功!
起初,我在投稿时屡遭挫折,投出的数十份作品始终未能见刊。然而,经过十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转机——有编辑主动向我约稿。我深信,这些灵感不仅源于生活的积淀,更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勤奋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於蓉:您是如何开始一件作品,有没有固定的创作习惯?比方说,常用的材料和技法?
苟老师又开始分享经验,说到,实际上,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都拥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毕加索,关键在于艺术家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低,这些因素决定了作品的质量。我喜欢并追求的是那些能够触动人心、激发共鸣,给人鼓舞,并带来美感的作品。
艺术的表现形式充满了多样性,艺术家都爱使用自己熟悉且得心应手的材料与工具进行创作。八九十年代初,我开始尝试用剪纸这种形式表达艺术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技艺日渐成熟,布贴画、钢笔画、油画以及国画等多种技法逐渐融入到我的创作之中。
通常情况下,我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主题后便立即投入创作,有时也会同时着手多个不同的项目。例如,在绘制《才女百图》的过程中,我还并行地为《民族舞蹈56图》收集素材。当我沉浸于描绘梅花的细节时,另一幅国画的构思也悄然浮现于心间。我的创作思绪常常呈现出一种跳跃性的特点,这使得我的作品风格多变而富有故事性。
於蓉:创作过程中是否会遇到瓶颈,如有,您是如何克服?
苟老师直面困难谈到,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一幅画,每一种技法的转变都可能遭遇瓶颈。作品就像是我的孩子,在它们诞生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数次的挑战与阵痛。有时,当我陷入最艰难的时刻,甚至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记得自学剪纸时,我困惑于那些精致细腻的雕刻,无法理解如何将千刀万刻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即使是我发表的第一套作品,也经过了多次反复的雕琢,但依然未能如愿。当时,我只好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剪纸的效果才寄了出去。至于布贴画、油画和国画的创作,则更是充满挑战,需要精准的形体的把握、娴熟的色彩运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然而,多年的创作经历,已经磨砺出了我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於蓉:基于习惯的创作经验,您怎么看待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苟老师答道,艺术创作离不开创新,特别是在这个地球村的时代各种创作技法如潮水般涌现。我认为,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应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及姊妹艺术的养分。比如,我在从事传统剪纸时,也尝试用传统的技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描绘历代才女的风姿神韵。我利用废旧花布,创作出绚丽多彩的民族舞蹈图案,实现了废物再利用。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形体、色彩、舞蹈和表演技巧,还融入了对材料的独特理解。
於蓉:未来有计划尝试新的风格或者媒介吗?
苟老师点头给与了肯定的回答,在写生和国画创作中,我更是自由地运用笔、墨和颜料,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无论是山川湖海,还是花鸟鱼虫,我都尽情挥洒。我的艺术之路主要靠自学,因此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能够更加自如地探索与创造。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始终贯穿在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的心中与实践中。年轻时,我尽情地挥洒创意,可以说是天马行空的让想象力自由驰骋。随着岁月的增长,我开始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步伐,以更为从容的姿态,慢慢实现那些细微却真实的幸福。无论如何,艺术创作总是充满挑战,但亦是无比美妙的过程。探索新的创作领域,总能激发出更加诱人的灵感火花。
於蓉:您对年轻艺术家的学习和创作之路有什么建议?
苟老师慈祥的笑着说,希望年轻的艺术家们能拥有一颗坚韧的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艺术功底,锤炼出百折不挠的精神与高质量的情商。我鼓励你们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文学修养和表演能力。因为,在描绘人物时,表演是至关重要的,创作人物画,要有在纸上导演戏的功夫,画家此时是演员,也是导演。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文学修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当你想要创作某种题材时,首先需要明确地思考,并将其记录下来。
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并以坚定不移的态度面对挑战,直至达成目标!无论是哪一行,干一行爱一行,都要全心投入。投身艺术之路,必须真心热爱它,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这份热爱,去为之奉献一切,祝你成功!
於蓉:您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留下什么样的影响?
苟老师意味深长的说起,现实生活已给我们太多的无奈和苦涩,我希望能够过滤掉那些痛苦的记忆,在我的作品中为您呈现生活的明媚阳光。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带给你振奋、激情和欢乐,同时也引发您的深思。
我期望当您在品味我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绚烂与美好,多多欣赏,多多拥抱美好人生,从中获得快乐与启迪。在这个充满无奈与苦涩的世界里,我衷心期盼您们能发现更多美好的瞬间,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精彩的人生!
后记:通过苟老师回顾创作之路,让我体会到,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融合与突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又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使作品充满了独特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翻阅苟老师的作品时,我总能感受到一种艺术修养的全面性,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她头脑里勾勒出的美景再经其心灵深处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她那优美多变的创作风格,就像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引领着观者走进一个充满想象的艺术世界。
就像电影艺术的多元性给了苟老师最初的灵感一样,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的讲述,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描绘。尽管道路充满挑战,要始终相信,只要坚持追求,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美篇:中国历代才女百图 - - 剪纸艺术
美篇:苟兴琼 - - 钢笔画集锦
美篇:苟兴琼 - - 水粉画集锦
美篇:苟兴琼 - - 布贴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56图
截至今日,大部分饮品企业2024年财报已披露,在2024年的
"中美关税战达245%新高之际,我们该如何应对?CCG智库代
根据美国旅游协会的数据,2024年美国旅游业收入达到约1.3
无论是消费者信心的下滑还是通胀预期的上升,都表明当前关税政策
“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 (简称GDC)是由上海市人民
Arm 历来以“芯片技术领域的瑞士”著称,这反映了其在与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