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投资人专注
寒潮驱动消费与资本双升温 保暖经济热潮下的短期波动风险
来源:中访网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0-26 | 3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国大范围降温天气持续,带动羽绒服、棉衣等冬季保暖产品销量激增。电商平台数据显示,11月以来羽绒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20%,厚款棉衣、电热毯等品类成交额环比翻倍。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鸭绒、鹅绒及棉花价格年内涨幅均超30%,进一步推高终端产品成本。


原料供应趋紧,加工企业订单爆满


在国内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的安徽六安,多家羽绒加工企业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某鹅绒精加工企业负责人透露,受寒潮提前影响,近期订单量激增至日常水平的3倍,工厂24小时轮班赶工仍难以满足需求。业内人士分析,原料供应紧张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因——受禽类养殖周期及环保政策影响,今年鸭绒、鹅绒产量较往年减少约15%,而棉花主产区因极端天气减产,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


资本市场“暖经济”概念活跃,小家电板块领涨

寒潮效应同步传导至资本市场。本周A股市场中,小家电、纺织服装等“御寒”相关板块表现强劲。其中,取暖器、暖风机等细分领域龙头股涨幅居前,部分个股单日成交额突破10亿元。机构研报指出,投资者正押注“天气红利”带来的短期消费增量,但需警惕需求持续性风险。



业内提醒:热度或难持续,理性看待周期波动

尽管当前市场情绪高涨,多位分析师提示回调风险。中信证券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保暖产品需求具有明显季节性,且本轮原料涨价已部分透支未来预期,建议投资者关注企业库存周转率及成本传导能力。此外,随着12月中下旬气温回升,终端销售增速可能放缓,相关板块或面临估值修正压力。



延伸影响:物流、能源等关联行业联动

寒潮经济效应还延伸至物流及能源领域。快递企业数据显示,东北、华北等地区保暖物资运输量同比增长40%,推动干线物流运费上调5%-8%。与此同时,多地电网负荷创冬季历史新高,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维持高位,进一步凸显极端天气对产业链的复合影响。

业内专家建议,企业应把握短期需求窗口加快库存周转,同时通过技术升级降低对原料价格的依赖;投资者则需规避概念炒作,聚焦具备长期竞争力的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