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全球新闻简报
中越深化合作 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高度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4-18 | 3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和越南共同发布的《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引发广泛关注。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框架的有效衔接,并优先推进两国铁路、高速公路及口岸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为中越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契机。

自中越启动“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战略对接以来,双方的合作成效显著。在基础设施领域,跨境铁路、智慧口岸等标志性项目的落地,极大提升了区域联通效率;同时,通关便利化改革显著释放了贸易潜力。在产业层面,“要素互补—产能协同”的深度嵌套模式逐步形成,越南凭借区位和劳动力优势承接中国制造业梯度转移,而中国则以技术和资本助力其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中越经贸合作已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中间品贸易、数字支付等更高层次迈进,跨境电商和数字支付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然而,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越经贸合作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活力。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高度互补性,更在于战略对接的精准性。越南作为东盟产业链的核心枢纽,其工业化进程与中国制造业升级形成了良好的战略交汇点。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产能协作,不仅解决了越南的技术瓶颈问题,还为中国产业链迈向高端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越边境通过生产要素的双向配置,构建起了一种新型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显著增强了经贸合作的抗风险能力。这种深度融合的实践,正在重新定义“以发展谋安全、以联通促稳定”的邻国相处之道。



展望未来,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步入关键时期。如何在更高站位上统筹发展与安全,如何以更扎实的举措推动利益深度融合,如何以更大的智慧破解治理难题,将成为中越关系发展的三大课题。这不仅关乎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也将在亚太乃至全球范围内塑造新的合作典范。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双方需要在多个维度协同发力。首先,必须全面深化战略互信。近年来,通过高层对话、党际交流和安全合作等机制,中越在管控分歧、凝聚共识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推进安全合作机制化,确保政治互信的基础稳固,从而为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合作奠定坚实根基。



其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仍是重中之重。尽管中越在能源、数字和绿色基础设施领域已有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短板。未来,双方应重点推进跨境智慧物流网络建设,探索共建低碳园区和绿色交通枢纽,构建“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联通格局,降低要素流动成本,为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支持。

第三,两国合作需要提质升级。中越需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制度突破—空间拓展”三位一体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制度性突破。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推进数字规则互认和数据跨境流动等制度性安排,将为区域数字生态建设提供范例。而在绿色发展领域,通过创新“生态治理+产业投资”协同机制,实现跨境环境修复与清洁能源项目的深度融合,最终达成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最后,多边协同效能亟待提升。中越始终是多边主义的重要践行者。双方应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澜湄合作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质量实施,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产业链协同,加速区域经济融合,构筑区域安全与发展屏障。同时,加强在联合国、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协调合作,聚焦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推动多边机构改革更具包容性,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权益。



在全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中越两国可以携手完善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通过联合提案、经验互鉴等方式,为破解治理碎片化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

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双方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持续推进,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不仅是中越两国的共同愿景,也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