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发表了突破性研究:通过对中国湖北郧县(今十堰市郧阳区)发现的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进行高精度分析,证实丹尼索瓦人属于龙人支系,并首次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与龙人三大支系的分化时间推前至百万年前,远超学界此前认知。这一发现为理解人类演化历程提供了关键化石证据,重写了人类家谱的演化时间线,重构人属演化树,三大支系分化时间大幅提前。

化石证据重构演化图谱:龙人支系浮出水面
尽管古人类化石稀少,但近年来纳勒迪人、吕宋人、龙人等新物种的发现,逐渐勾勒出一个多元的史前人类世界。然而,这些古人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与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的演化联系,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本研究中,科研团队对1990年由山西大学教授冯小波发现的“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展开系统研究。通过高精度CT扫描与三维数字重建,团队还原了头骨的原始形态,发现其兼具原始与进步特征:低平的前额等特征显示其古老性,而宽大的颅腔(脑容量超1100毫升)则接近晚期智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郧县人并非传统认为的直立人,而是与丹尼索瓦人关系密切的龙人支系早期代表。
研究进一步提出,亚洲地区多数中更新世人类化石(如大荔人、金牛山人、丹尼索瓦洞穴标本及哈尔滨“龙人”头骨)均应归入龙人支系。该支系与现代人拥有最近的共同祖先,其演化地位在人类家谱中至关重要。

分化时间提前百万年:演化历程更复杂
基于化石形态与基因组数据的综合分析,科研团队构建了全新的人属系统演化树。结果显示,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与龙人三大支系的分化时间远早于现有化石记录的推断,与基因组学研究的推测结果高度一致。这意味着早在百万年前,人类祖先已分化为多个独立演化的群体,其演化路径比过去想象的更为复杂和漫长。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指出:“郧县人化石填补了100万至30万年前人类演化的关键空白,揭示了我们未知的演化阶段远多于已知。这项研究不仅为东亚古人类演化提供了核心连接点,更迫使学界重新审视整个人属家族的演化框架。”
专家解读:未知远多于已知
“古人类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倪喜军强调,龙人支系的确认打破了传统“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现代人”的线性演化模型,暗示百万年前可能存在更多未被发现的古人类群体。他表示,未来需结合更多化石发现与古DNA技术,进一步厘清各支系间的基因交流与竞争关系。
据悉,该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所、复旦大学、山西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项目的支持。其成果不仅为人类演化研究开辟了新方向,也为理解东亚地区古人类迁徙与适应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