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独家报道
绿色科技助力循环经济 重庆展现 变废为宝 硬实力
来源:第一财经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8-16 | 12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重庆,探访多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在科技创新与绿色理念的深度融合下,重庆正上演一场场“变废为宝”的绿色奇迹:废硫酸重获新生、天然气“变身”蛋白质、垃圾焚烧发电……这些硬核科技不仅推动了资源高效利用,也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 美丽中国 建设的重要实践路径,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实现生产、消费与回收的有机衔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重庆已有超2万家企业涉足循环经济领域,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全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9%。

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废硫酸“重生” 绿色生产新路径

8月14日,采访团走进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是西部重要的钢铁与化工产业基地,汇聚了重钢、川维、巴斯夫、恩捷、华陆、恺迪苏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在中石化重庆川维化工公司厂区,空气中几乎闻不到化工异味。这得益于一项名为“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的创新装置。该装置巧妙利用焚烧炉协同处理废硫酸废气,不仅减少排放,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天然气乙炔生产工艺中,每年会产生约3.5万吨废硫酸,其中含有8%-13%的有机杂质。过去,这些废硫酸需按危险废物处理,费用高昂且存在运输储存风险。为此,川维化工投资1.2亿元,采用中石化自有技术,建成年处理能力达3.5万吨的废硫酸再生装置。

项目投运后,废硫酸经高温裂解、净化、干吸、转化等工序,最终转化为合格硫酸产品,回收率高达98%以上,实现资源闭环。据企业测算,每年可节省硫酸采购费用近3000万元、废硫酸处置费用8000万元,扣除运行成本后,年增效达8000万元,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9%。

天然气“变”蛋白 推动饲料产业绿色升级

长寿经开区是化工重镇,也是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的基地。在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一项利用天然气生产蛋白饲料的创新技术引发关注。



该公司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天然气中的甲烷转化为“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一种高蛋白饲料。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可达2万吨,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大豆种植或4-6万吨海洋鱼类捕捞的蛋白当量。与传统蛋白生产方式相比,其单位产能为大豆蛋白的2200倍,显著节约土地与水资源,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此外,该工艺碳排放仅为传统禽畜养殖的2%-5%,绿色效益突出,为全球蛋白需求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垃圾焚烧发电 实现“变废为电”

8月15日,采访团走进三峰御临公司,这是重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的第四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达3000吨。



该公司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组合工艺,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三维建模等技术,构建智慧化电厂管理系统。同时,应用飞灰熟化再循环技术,实现飞灰减量化,显著提升环境与经济效益。

截至2024年底,三峰御临累计处理生活垃圾460.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6.70万吨,累计上网发电20.45亿度,可供约246.19万城市居民一年生活用电。

绿色未来:重庆持续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下一步,重庆将加快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与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支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快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绿色、智能的循环经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