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独家报道
新疆博斯腾湖环湖公路串起 山水画卷 与 人文明珠 助力全域旅游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8-03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高质量发展看新疆”网络主题活动团队走进新疆博斯腾湖环湖公路,实地探访这条串联起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美丽环线”,感受博湖县全域旅游发展的蓬勃活力。


博斯腾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新疆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全国四大苇区之一,湖光潋滟、沙丘起伏,生态资源丰富。全长239.2公里的环湖公路,如一条黑色缎带蜿蜒穿行于碧波与沙丘之间,串联起大河口、莲海世界、白鹭洲、海心山、月牙湾、金沙滩等如珍珠般散落的景点,成为激活博斯腾湖全域旅游的“生命线”。

一侧湖水一侧沙 独特景观成生态名片

行驶在环湖公路上,车窗外一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一侧是金色起伏的沙丘,形成“江南水乡”与“大漠风情”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这种“一湖一沙”的视觉反差,不仅令人流连忘返,也成为全国罕见的生态名片。

在莲海世界景区,大片野生睡莲与环湖芦苇荡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水上江南”的诗意画卷。立于观景平台远眺,睡莲娇艳、湖面碧蓝、沙丘起伏、芦苇连片,令人仿佛置身水墨画中。



近年来,博斯腾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湖区鸟类种类已达198种,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在此栖息。湖中鱼类品种多达32种,其中池沼公鱼、草鱼等10个品种及大湖区150万亩水域已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成为我国最大的有机鱼生产水面。

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 打造人文“珍珠链”

环湖公路不仅是一条生态之路,更是一条文化走廊。在博湖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萨吾尔登舞、蒙古长调、《江格尔》史诗、托布秀尔琴演奏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尽显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前,博湖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自治区级11项、州级93项。通过“非遗进景区”,环湖公路沿线的文化资源被有效整合,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沉浸式体验当地民俗文化。

依托环湖公路,博湖鱼宴等乡村美食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带动沿线农民增收致富,形成“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环。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环湖路变身“振兴路”

高质量发展看新疆”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环湖公路的建成通车,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在博湖的生动实践。这条全长239.2公里的公路,不仅提升了旅游通达性,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腰带”。

据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统计,2023年国庆期间,博湖县累计接待游客60.01万人次,同比增长258.94%;实现旅游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583.76%。进入环湖公路的车辆累计超过10万辆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沿线农家乐、牧家乐、农副产品及文创产品销售火爆,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多个产业联动发展。博湖鱼、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品在旅游消费中走俏,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美丽环线绘就幸福图景

行驶在环湖公路上,不仅能领略大漠平湖的雄浑与秀美,更能感受非遗文化的悠远韵味,见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这条串联起风景与人文、生态与经济的“美丽环线”,不仅激活了博斯腾湖的文旅融合新动能,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发展的澎湃动力。如今,环湖公路正引领博湖各族群众,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