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西藏各地迎来旅游旺季,高原美景吸引着来自四海的游客。在海拔4700多米的纳木错湖畔,电动大巴车一辆接一辆驶入景区,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打卡,分享旅途喜悦,感受“天湖”的壮美与神秘。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位于拉萨市当雄县与那曲市班戈县交界处。据统计,2014年至2024年间,纳木错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511万人次,成为西藏最具吸引力的自然景区之一。
畅游高原,交通先行。近年来,纳木错景区的交通与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游客可通过飞机、火车或汽车抵达拉萨后,再转乘旅游专线前往景区。景区内游客中心、停车场、超市、餐饮等配套设施齐全,充分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然而,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必须与生态保护并重。在那曲市比如县,萨普雪山因原始秘境之美成为“网红打卡地”。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景区负责人旦增达杰表示:“如果过度开发破坏生态,雪山撑不过5年。”为此,萨普景区坚持自然原生态理念,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并于近日成功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将以4A创建为契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优化环境、提升体验。”旦增达杰说。

2023年,纳木错景区也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底,景区公司与当雄县政府签署增资扩股合作协议,为打造更高质量、更富内涵的旅游体验提供坚实支撑。
景区发展不仅要让游客看到美景、读懂文化,更要让守着这片土地的人日子越过越红火。”拉萨纳木错景区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泉介绍,自2018年起,公司推动游客集散中心商业圈建设,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目前,景区内85%以上的生态护林员、讲解员、驾驶员、保安保洁及管理人员均为当地村民。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农牧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记者在纳木错采访时了解到,不少村民原本外出务工,如今选择返乡就业,在景区工作的同时兼顾放牧,实现“务工放牧两不误”。

在昌都市边坝县,三色湖以其黄、黑、白三色湖泊的独特景观,成为G349国道自驾游爱好者的必经之地。晴日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雨天云雾缭绕宛若江南。当地村民金美顿珠表示,随着游客增多,他从镇上商店转战景区经营,看好三色湖旅游发展前景。
近年来,西藏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在那曲聂荣县嘎确牧场,游客可参与传统放牧、挤奶、制作乳制品等体验;在昌都洛隆县硕督特色文旅小镇,茶马古道文化焕发新生;察雅县吉塘小镇则洋溢着浓郁的康巴风情。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西藏全区接待游客321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实现旅游总收入315.52亿元,同比增长10.2%,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雪域高原正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优美的自然生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文化旅游产业正成为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这片净土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