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双职工家庭面临工作与育儿的双重压力,“孩子谁来带”成为难题。即将结束产假返岗的李女士就为此发愁:“自己带没时间,请保姆不放心,老人又帮不上忙。”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教研室主任姬彦红称,新专业设立旨在满足社会对托育服务的迫切需求。调研显示,许多年轻父母“生得起、养不易”,产假结束至孩子3岁前,双职工家庭婴幼儿照料难题突出。老人难帮忙,一方辞职带娃又影响家庭经济与个人职业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3000万,超三成家庭有托育需求,家长期望托育服务价格实惠、就近入托且质量有保障。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专业托育教师队伍是关键。
姬彦红指出,我国婴幼儿托育行业存在人才结构性矛盾。一是学历结构失衡,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50万,本科及以上占比不足10%,复合型人才匮乏;二是专业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缺乏婴幼儿发展评估、家庭养育指导等系统知识与实操技能;三是职业发展受限,行业薪资低、人才流失率高,机构“招人难、留人难”。
政策层面,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方向。此后,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2021年3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发布,增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但多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较少。
姬彦红表示,随着托育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凸显。以社区托育点负责人为例,需具备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设立本科层次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正是为了满足行业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照护、教育、家庭养育指导及协同共育等能力。
0—3岁是关键,专业照护影响深远
有人认为带娃就是“看孩子”,市场已有育儿嫂和保姆,无需专门培养托育人才。姬彦红称,0—3岁是人生发展关键窗口期,婴幼儿大脑可塑性强,科学照护能激发潜能,影响一生。但许多家长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对发育异常缺乏敏感度,如孤独症、多动症等问题,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与育儿嫂、保姆相比,托育老师接受系统化、专业化教育,本科层次培养周期长达4年。0—3岁婴幼儿照顾辛苦,需处理多种情况,还要引导其自主行为。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培养内容涵盖照护技能、发展评估与指导、家庭教育支持及托育机构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能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校长李明军介绍,该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涉及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多项能力。姬彦红透露,今年山东女子学院该专业招生40人,以“会照护、精评估、能指导、懂管理、可发展”为目标构建学生综合能力。
会照护 要求学生掌握身心发展规律与健康管理方法;“精评估”指能科学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方案;“能指导”侧重培养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及家长引导能力;“懂管理”涵盖托育机构运营实务;“可发展”注重理论素养与学术能力培养。学校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建立实践基地网络,使学生适应岗位且具备发展潜力。
瞄准新业态,填补产业缺口
4年后,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如何?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毕业生可在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托班、托育机构、早教中心、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从事保育与教育、科研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姬彦红称,0—3岁婴幼儿发展及相关行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将面向新兴业态,覆盖全产业链需求。随着国家重视人口高质量发展,托育行业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力度加大,从业人员专业价值将更受认可,职业发展通道更畅通,收入水平也将提升。有志深造的学生可选择考研,学前教育领域托育方向研究增多,为学生攻读研究生提供更多可能。
那么,哪些学生适合这个专业?姬彦红强调,首先要真心喜欢孩子,这是从事托育工作的基础。其次,耐心至关重要,婴幼儿表达能力弱、行为重复性高,需要照护者有足够包容与耐心。该专业更看重学生是否愿意接受系统化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需具备观察和回应个体差异的能力,给予个性化支持。
自2025年10月中旬开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将针对上海迪士尼
近日,一种名为“陪爬”的新兴服务在热门景区悄然走红。尤其是在
每一座石窟,都如同一部部立体的史书,那些庄严壮美的塑像,令每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向公众揭开了阳城县析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
2025年一季度,我国文化演出市场迎来"科技+文旅"深度融合
夜间经济,这一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复兴概念,如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