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科技与金融
星巴克中国战略调整 牵手博裕投资成立合资公司
来源:华尔街见闻 百度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1-04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球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咖啡公司正式宣布,与中国领先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全面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这一举措标志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迈入“本土化合作”新阶段,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与战略协同,进一步挖掘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


根据协议,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的股权,成为控股方;星巴克则保留40%股权,并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唯一所有者及授权方。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评估,博裕将通过权益投资获得相应股份。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这一估值由三部分构成、出让控股权益所得、通过向博裕转让合资企业多数股权获得的直接收益、保留权益价值、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持有的40%股权对应的资产价值、长期授权收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合资企业需持续向星巴克支付的品牌授权费用。战略转型背景:从“独资”到“合作”,应对市场挑战。



此次合作并非突发性决策。早在2024年11月,市场便传出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的传闻;今年6月,知情人士透露高瓴资本曾参与星巴克中国区的反向管理层路演,当时业务估值约50至60亿美元,交易预计持续至2026年。此后,虽有声音称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高达100亿元,但公司始终未确认具体细节。

星巴克中国曾回应称,中国市场蕴含巨大增长机遇,公司正评估“把握未来增长的最佳方式”,并强调将专注于实现业务重振与正向发展。今年7月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进一步明确,公司正在评估超20家潜在战略合作伙伴,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的“相当比例股权”,以平衡控制权与资源整合需求。


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以低价策略与快速扩张抢占份额。为应对挑战,星巴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产品策略:对非咖啡类饮品(如茶饮、轻食)进行降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场景拓展:强化午间与晚间时段消费场景,推出晚餐套餐与夜间特调饮品、下沉市场: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及县级市场渗透,降低单店投资成本以适应低线市场消费水平。



门店扩张:2025财年第四季度新开183家门店,首次进入47个县级市场;全年累计净新增415家门店,总门店数达8011家,覆盖全国1091个县级城市;盈利表现:新店保持高效盈利,两年内开业的门店同店销售额持续高于平均水平。行业分析:合资模式能否破解“本土化”难题?此次与博裕投资的合作,被视为星巴克平衡“品牌控制权”与“本土运营效率”的关键尝试。


品牌调性维护:如何在合作中保持星巴克的高端定位与用户体验、竞争加剧:本土品牌通过补贴与创新模式持续施压,合资企业需快速证明盈利能力、长期收益权:星巴克依赖的授权收益模式,需以合资企业持续盈利为前提。星巴克中国表示,此次合作是“深耕中国市场、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战略的一部分。随着合资企业落地,星巴克能否在中国市场重夺主动权,将成为全球咖啡行业的重要观察点。


*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