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哈尔滨之夏”的余韵尚未消散,这座“冰雪之都”已悄然披上秋日盛装。从中央大街的欧陆风情到太阳岛的萌宠互动,从松嫩平原的稻田艺术到红色展馆的沉浸式体验,哈尔滨正以“文旅+”创新模式打破季节壁垒,探索从冬季“爆款”到全季“长红”的转型之路。

秋日City Walk:历史与潮流的交响
初秋的中央大街,面包石路泛着温润光泽,糖槭树沙沙作响,马迭尔冰棍的奶香与阳台音乐会的旋律交织成独特的城市记忆。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哈尔滨以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舞台,推出“建筑可阅读”微旅行线路,游客可手持“音乐之城”手绘地图,打卡老会堂音乐厅的午间音乐会,或驻足松花江畔聆听街头艺人的即兴演奏。
文化供给持续“上新”成为今秋亮点。哈尔滨大剧院将上演《天鹅湖》《只此青绿》等经典与创新剧目,水木年华演唱会、开心麻花喜剧则点燃年轻群体热情。哈尔滨市文旅局副局长朱占春透露,9月至国庆期间,全市将推出超过200场惠民演出,覆盖交响乐、脱口秀、沉浸式戏剧等多元业态。

田园牧歌:农旅融合绘就“五花山色”
金秋的松嫩平原化身调色盘,五常稻香小镇的500亩稻田艺术画以“冰城压舱石”为主题惊艳亮相,木兰现代农业园的巨型玉米迷宫吸引亲子家庭探险。哈尔滨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推出“认养一亩田”农事体验项目,游客可亲手收割稻谷、制作米糕,在五常大米核心产区感受“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文化。
非遗民俗周同步启幕:阿城区海古寨满族园内,游客可体验满族剪纸、射箭技艺,品尝“八大碗”传统宴席;南岗区东升村则开设满绣工坊,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盘扣制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鑫表示,通过“农业+文创”模式,哈尔滨正将黑土地的丰收景象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

红色记忆:科技赋能沉浸式研学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空气成像技术让赵尚志的手枪“悬浮”于空中,参观者轻触影像即可解锁文物背后的故事。作为全国唯一以英雄名字命名街道最多的城市,哈尔滨推出“红色地标打卡计划”:游客可沿着靖宇街、尚志大街追寻抗联足迹。
国庆期间,太阳岛将化身“中国红”主题公园,巨型国旗装置艺术展、万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营造浓厚爱国氛围。马迭尔文旅集团已整合东北抗联纪念馆、李兆麟将军纪念馆等资源,设计“英雄之城”精品研学线路,配套推出红色剧本杀、抗战主题餐饮等衍生产品。

消费赋能:双节促销激活全域经济
为承接文旅流量,哈尔滨提前启动“礼遇双节·惠聚冰城”促消费活动。市商务局副局长王红透露,国庆期间将发放千万元文旅消费券,覆盖住宿、餐饮、购物全场景,并联动企业推出“凭景区门票享折扣”“时令美食盲盒”等跨界玩法。中央大街老字号店铺已上线“秋日限定”套餐,秋林格瓦斯与红肠的创意组合、马迭尔新推出的枫糖口味冰棍成为社交媒体热门打卡项。
从“一季繁荣”到“四季常青”,哈尔滨正以文化为魂、农业为基、科技为翼,构建全域、全时、全龄的文旅生态。这座北国名城用实践证明:冰雪的激情可以延续,秋日的浪漫同样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