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塔式光热储能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的核心设施正式点亮,两座高约200米的吸热塔同步进入全系统试运行阶段。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塔式光热发电领域实现技术范式革新,通过“双塔单机组”创新设计,为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提供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的全新解决方案。

技术革新:双塔协同提升效率,熔盐储热保障稳定供电
该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首次采用“两座吸热塔+一套汽轮发电机组”的配置模式。项目位于甘肃瓜州,是全球首个双塔双镜场设计的商业化光热电站。
其核心结构包括两座相邻吸热塔,共配备近3万块定日镜,形成80万平方米的采光区域。通过定日镜精准反射太阳光至吸热塔顶部,加热塔内熔盐至600℃高温,驱动汽轮机发电。配套的6小时熔盐储热系统可实现电力连续输出,即使在夜间或阴雨天气下,仍能保障全天候稳定供电。
与传统“单塔单机”模式相比,该项目采用镜像共享技术,使重叠区域的定日镜可动态切换服务于东西两塔,同等光照条件下光学效率提升约24%。这一创新不仅优化了土地与设备利用率,更显著降低了单位发电成本。

多能互补:年发电量18亿度,减排效益突出
作为中国甘肃酒泉地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与周边光伏、风电形成总装机70万千瓦的协同供电体系。据测算,电站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3万吨,对西北地区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示范意义。
建设历程:从主体调试到全系统运行,创多项行业纪录
项目自2024年7月进入主体工程调试阶段以来,攻克了高温熔盐储罐建造、双塔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2025年10月1日,电站启动全系统调试,通过动态优化定日镜场与吸热塔的耦合关系,验证了双塔模式下的高效运行能力。次日,两座吸热塔首次实现同步点亮,标志着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电站正式具备商业化运行条件。

行业影响:为新能源基地提供“稳定器”方案
业内专家指出,传统光热电站受限于单塔容量与土地利用率,而“双塔一机”设计通过共享汽轮机组与储热系统,大幅提升了经济性与可靠性。该模式尤其适用于风光资源丰富但电网消纳能力有限的地区,可为新能源基地提供调峰调频支持,破解“靠天吃饭”的间歇性供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