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尚需优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产业链融合不够紧密;市场要素的供求与流通体系有待完善;场景应用体系也需进一步健全。

构建更加融通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议结合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强化领军企业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其开放开源项目,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实施普惠性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应用型企业积极采用和复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优化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完善区域协调联动机制,赋能新型工业化
从国家层面出发,全面梳理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数据、算法及上下游行业信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探索特色化的“AI+”赋能路径,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优化要素流通,健全市场机制
加快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交易,推动数据标准的制定和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以市场化方式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培育一批专业数据服务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联合产业龙头企业,完善数据交易系统、数据清洗加工标注及托管平台、数据跨境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构建健康的数据服务生态。
同时,推进中国算力一张网建设,制定并实施统一的算力互联互通、整合调度、供给运营标准,搭建算力供需对接平台,鼓励算力租赁等新型服务模式,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算力资源的动态分配和高效利用。

推动大模型规模化应用,满足重大需求
依托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加速国产大模型的规模化落地应用。通过汇聚海量数据,为大模型的持续优化提供坚实支撑,促进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无缝衔接,高效转化科技成果,解决实际重大需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