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投资人专注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加速布局 绿色能源转型新路径浮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9-12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的核心逻辑在于,将不稳定的绿色电力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作为灵活的能量载体,再与空气中的氮气或捕集的二氧化碳反应,合成易于储存和运输的绿色液氨和绿色甲醇。


9月10日,风电企业金风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与巴彦淖尔市政府签署《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投资开发协议书》,计划在当地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89.2亿元的风电制氢氨醇项目。不仅是金风科技,近期多家企业也加快布局。如远景在赤峰的3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吉电股份大安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等均在近两个月实现投产。

目前,陆上“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仍是主流,海上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3月,国家能源集团与中集来福士合作的中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已进入调试阶段,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尝试。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不仅实现了绿电向“绿色石油”的转化,还打通了电力、化工、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构建跨行业、多能源协同的新型能源生态,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源安全和高耗能产业脱碳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氢氨醇为何成能源转型新宠?

从地域分布看,陆上项目多集中在内蒙古、吉林、新疆、甘肃等地,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绿色能源基地;海上项目则主要位于山东,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因绿电资源丰富,正成为未来海上制氢的重要区域。同时,产业布局也逐步向沿海延伸,以满足航运脱碳和能源出口需求。例如,远景赤峰项目靠近锦州港,便于产品出口。

参与主体日益多元,既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等央企,也有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新能源企业,形成“国家队”与民企协同发展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签约或备案的绿色氢氨醇项目已超800个,其中绿醇项目规划总产能接近6000万吨/年。


技术与经济挑战并存

尽管前景广阔,但“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仍面临技术、经济和市场等多重挑战。技术方面,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强,与化工生产连续性存在矛盾,对储能、催化剂、智能调度等核心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成本问题仍是关键瓶颈。当前绿氨售价远高于灰氨,中国绿色燃料市场尚未接受绿色溢价,导致商业模式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不过,海外市场对绿色能源需求迫切,愿意支付绿色溢价。如远景赤峰项目已与日本丸红等海外客户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吉电股份也与欧洲、日韩等企业达成合作。

产业迎来爆发前夜

尽管挑战重重,业内普遍认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正步入爆发增长的前夜。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其经济性有望逐步提升,未来有望成为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