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科技与金融
1350余年历史的彝族传统节日 古老的“乡村T台秀”
来源:光明日报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0-27 | 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拥有1350余年历史的彝族传统节日,赛装节被誉为古老的“乡村T台秀”。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彝族先祖从狩猎游牧向农耕定居过渡时期。每逢正月月圆,彝家少女们将心事绣入衣襟,身着盛装,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如今,这一传统在楚雄州永仁县及周边彝族聚居区得以延续,形成了“以田间为舞台、以山歌为伴奏”的原生态展演形式。


霓虹流转,华服生辉在云南楚雄大剧院的舞台上,“丝路云裳”民族服饰展演如梦如幻,银饰轻响,仿佛山泉叩击着千年记忆。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场别开生面的“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


“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月当空。”一首流传于直苴村的彝族唱词,道出了赛装节的热闹与深情。在阳光下、篝火旁,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伴随着欢快的唢呐与芦笙,载歌载舞,跳脚狂欢。儿童队、少年队、青年男女队纷纷登场,展示着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在云南,民族服饰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绣在布上的神话”。彝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图案闻名,一针一线不仅绣出马缨花的绚烂、山茶花的娇艳,更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与对自然的虔诚敬仰。

永仁县直苴彝族赛装节在2019年已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随着“云上赛装节”、国际时装周等现代平台的引入,这一古老节日正走向世界,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令人欣喜的是,古老的“乡村T台”已走进剧院。在最新一届赛装节上,T台上,彝绣配色大胆明快,针法精致多样,传统图腾与现代剪裁碰撞出新的生命力。哈尼族的靛蓝、白族的扎染、纳西族的“披星戴月”等民族服饰同台争艳,共同绘就一幅“美美与共”的民族长卷。

通过政策扶持、产业标准建设和数字化赋能,楚雄州逐步构建起“区域有园区、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彝绣发展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彝绣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7亿元,6万名绣娘实现“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的幸福生活。


千年彝装,赛得美嘞。如今,这场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自信的盛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讲述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故事,展现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