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科技与金融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0-12 | 36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12日,据CME“美联储观察”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10月维持当前利率的概率仅为1.7%,而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8.3%。市场进一步预测,12月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已降至0.1%,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1%,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则攀升至91.7%。这一预期表明,美联储年内降息已成大概率事件。


美联储降息机制与政策分类


美联储降息,即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属于宽松型货币政策,旨在应对经济衰退或通缩压力。通过降低银行向美联储借贷的成本,进而推动商业银行下调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刺激借贷与投资活动,最终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类型上,降息可分为“预防式降息”(在经济放缓初期采取,以防范衰退风险)和“纾困式降息”(在经济已陷入衰退时实施,以加速复苏)。



历史降息周期回顾

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经历多轮降息周期:1974年6月—12月、1980年3月—7月、1980年12月—1983年2月、1984年8月—1986年12月。90年代,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经济进入“大缓和”时代。


21世纪以来,受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影响,2001年—2003年出现首次降息周期;2007年次贷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在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间连续8次大幅降息375个基点;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美联储紧急降息100个基点;2024年9月,因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美联储实施“预防式降息”50个基点;2025年9月,美联储再次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



全球外溢效应显著

美联储降息不仅影响美国本土经济,更通过“美元—大宗商品—资本流动”传导链条,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外溢效应。降息后,美元流动性增加,短期内可能提振世界经济增长,但中长期看,或引发金融市场波动、通胀压力上升及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加剧。目前,多国央行已跟随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全球进入新一轮宽松周期。

此次降息预期及后续政策动向,将持续牵动全球股市、债市、汇市及大宗商品市场走势,成为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