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科技与金融
“三舱三船”新组合 航天里程碑新篇章
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4-24 | 39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17时许,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



在本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运载火箭与飞船的协同工作严格遵循既定程序,各关键节点均按计划精准完成。发射后约205秒,火箭搭载飞船成功突破稠密大气层。随着空气阻力消失,包裹飞船的整流罩完成结构防护使命,与火箭主体实施程序化分离,飞船自此正式进入外太空环境。



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呈现的交会对接全流程显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精准对接过程清晰展现。发射后460秒,二级火箭主发动机按设计参数停止工作,由推力可控的游动发动机接管轨道修正任务,以精准姿态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这一动力切换过程确保了飞船入轨精度,为后续任务奠定基础。



发射后约580秒,二级火箭与飞船完成受控分离,标志着运载火箭圆满完成全部推升任务。飞船随即自主展开轨道机动,成功进入目标轨道,验证了发射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的协同可靠性。



在轨道运行阶段,飞船太阳翼按预定程序完成展开动作。当阳光照射至高效能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列后,飞船能源系统随即启动自主供电模式,为后续在轨任务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保障。此次发射任务的各环节精准衔接,充分展现了我国航天工程在推进系统控制与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成熟度。



在完成一系列变轨操作后,神舟飞船精准抵达空间站后下方预定位置。随后,飞船执行俯仰调姿动作,调整自身姿态至与空间站核心舱垂直。紧接着,飞船稳步向核心舱径向靠近,最终抵达核心舱下方 200 米处。



到达该位置后,神舟二十号开展滚动调姿,以逆时针方向完成 180 度转体。此后,飞船所搭载的测量敏感器开始一系列精准的位置确认工作。在确认位置无误后,飞船持续向核心舱节点舱下方 19 米处靠近。到达 19 米保持点,再次进行位置确认,确保各项参数符合对接要求。



完成这一系列精确操作后,飞船继续向核心舱节点舱径向对接口稳步靠近。最终,对接机构精准捕获并迅速锁紧,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完成对接,成功构建起“三舱三船”的新组合体,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再添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收官,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取得重大突破。随着火箭冲破苍穹、飞船顺利入轨,后续的飞行控制重任正式交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棒,一场更为复杂且关键的“太空博弈”就此拉开帷幕。



此次神舟二十号任务采用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相较于传统交会对接方式,时间大幅缩短,对技术精度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快速对接过程犹如一场精密编排的太空舞蹈,被科学划分为两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第一个阶段——远距离导引段,神舟二十号飞船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太空舞者,按照预定程序绕地球飞行三圈,期间需精准实施6次变轨操作。每一次变轨都是对飞控团队技术实力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他们必须精确计算轨道参数,精准操控飞船姿态,确保飞船能够沿着既定轨迹稳步向空间站靠近。



随后,任务进入更为关键的近距离导引阶段。在这一阶段,飞船如同一位小心翼翼的“太空访客”,在飞控团队的精准指挥下,开始一次次谨慎的停泊操作。每一次停泊都是对飞船与空间站相对位置和姿态的精细调整,飞控人员需时刻关注各项监测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决策,确保飞船在复杂多变的太空环境中始终保持稳定。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飞控团队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凭借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和顽强的作风,全力保障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快速交会对接任务顺利完成,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续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