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全球新闻简报
OpenAI万亿美元算力投资引争议 实际收入远超130亿
来源:第一财经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1-03 | 15 次浏览: | 分享到:
OpenAI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高达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引发广泛讨论,市场质疑其是否存在泡沫风险。面对主持人“年收入仅130亿美元的公司如何承担1.4万亿美元支出承诺”的质疑,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公开反驳称:“我们的实际收入远不止130亿美元。”他透露,当前市场对OpenAI股权需求旺盛,“那些在网络上质疑我们算力支出的人,若有机会购买公司股份,恐怕会争先恐后入场。”他甚至表示,若有股东欲出售股份,自己可迅速将其转让给社交媒体上最活跃的批评者。


前瞻性布局:营收多元化与技术价值驱动


奥尔特曼进一步解释,公司营收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当前基建投资是对未来持续扩张的前瞻性押注。他指出,OpenAI的盈利模式不仅依赖ChatGPT,未来还将通过三大板块创造价值:一是成为全球领先的AI云服务提供商;二是拓展消费设备业务;三是推动AI自动化科学研究的技术突破。他强调,公司战略规划“极为审慎”,团队对技术演进方向、产品化路径及商业化潜力均有清晰认知,“当然也可能失败,但这是我们自愿承担的风险”。他同时警告,若算力供给不足,将直接制约模型性能提升。



算力过剩与供应链挑战并存

针对算力供需问题,奥尔特曼预测,受市场心理与“泡沫周期”影响,行业终将面临算力过剩,但具体时间难以预判(可能在未来2至6年内发生)。他坦言,供应链复杂性与技术迭代速度可能导致意外波动。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当前核心瓶颈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电力供应与数据中心建设速度。“若无法在靠近电源处快速建成数据中心,即便拥有海量芯片也无济于事。”不过,OpenAI认为,随着AI成本下降,市场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上市传闻澄清:暂无明确计划

访谈中,奥尔特曼直接否认了OpenAI将于2025年上市的传闻,称“董事会未制定任何具体时间表或决策”,仅表示长期来看上市可能是“自然发展步骤”。此前,OpenAI完成资本重组,非营利实体更名为OpenAI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持有约1300亿美元营利部门股权,后者转型为公益性公司OpenAI Group PBC。此举被外界视为上市铺垫,但公司未予置评。



AI技术突破:Codex或重塑创造力边界

谈及技术进展,奥尔特曼认为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是AI编程模型Codex的演进。他预测,2025年Codex将从处理“小时级任务”跃升至“数日级任务”,大幅加速软件开发效率,并推动类似变革扩散至其他行业,“这将真正重塑人类创造力的边界”。他更设定目标:到2026年,AI若能促成哪怕微小的科学发现,都将成为“人类文明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