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全球新闻简报
生物制造产业加速发展 规模近万亿市场
来源:科技日报 百度百科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10-22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湖南省常德市举行的以“生机无限制 引未来”为主题的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万亿元,发酵产能占全球70%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会上表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在逐步形成,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生物制造工程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主要利用生物体(如细胞、酶)的生理代谢功能进行物质加工,涵盖仿生制造、生物质转化和生命体构建等领域。该概念由J. Bollinger博士于1998年首次提出。其核心原理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生物合成,具有原料可再生、过程清洁高效等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医药、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指出,生物制造凭借其颠覆性技术、独特性能以及强大的产业融合潜力,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赛道。据预测,到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总经济价值的三分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将工业生物技术与工程学原理相结合,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制造模式。相比传统制造业,其在效率和安全环保方面更具优势。他同时强调,当前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关键阶段,亟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开发新的软件工具、高通量筛选系统和反应器设备等。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秘书长吴赴清介绍,过去五年间,39所高校累计申请生物制造相关专利超过12万件,而100家主要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达13680件,占历史总量的52.2%。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活跃度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然而,何亚琼也坦言,当前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算法模型质量有待提升、中试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创新产品市场推广不足等问题。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着手推进多项工作,包括发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典型案例、遴选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和中试平台、开展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旨在加快新技术的应用落地和成果转化。

据悉,2024年生物制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引擎。随着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持续突破,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正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