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开局良好、充满活力,但当前正呈现增速温和放缓迹象,且这一趋势将长期持续。同时,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前景不确定,或难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上半年开局良好,支撑因素消退后趋弱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活动活跃,美国及亚洲经济体通胀控制较好。不过,经济韧性更多源于短期因素,如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风险采取的前置进口等措施,不代表基本面强劲。随着短期因素作用消退,全球经济数据趋弱,就业市场疲软,高关税推高美消费者价格,发达经济体劳工净流入量下降影响经济产出。
未来经济增速预测
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6年为3.1%,年终数据基准下,将从2024年终的3.6%跌至今年年终的2.6%。2025年发达经济体增速1.6%,美国放缓至2.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4.2%。全球通胀率2025年降至4.2%,2026年降至3.7%,美国通胀高于目标,其他地区较低。全球贸易额2025年平均增长2.9%,低于2024年,贸易碎片化限制贸易收入。

下行风险主导全球经济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占主导。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消费和投资;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破坏供应链、遏制生产力增长;限制性移民政策冲击劳动力供给;财政和金融市场脆弱性叠加借贷成本上升风险;气候冲击或地缘政治紧张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给低收入进口国带来压力。此外,人工智能行业拉动经济有波动风险,收益产能不佳或冲击宏观金融稳定。经济下行风险还可能削弱主要经济机构政策可信度。
政策建议
报告建议,政策制定者应建立清晰、透明的贸易政策路线图,升级贸易规则适应数字时代,贸易外交与宏观经济调整结合。重建财政缓冲、保障债务可持续性是优先事项,中期财政整顿要综合考虑支出和创收。货币政策应平衡价格稳定和增长风险。各国应立即改革,推动结构性改革提振增长前景,产业政策要考虑机会成本。低收入国家要调动国内资源,情景预演和政策储备确保应对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