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论证,科学认定
中国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介绍,为确认石刻身份,专家团队两次亲赴现场深入调查,并组织多学科专家召开两次论证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论证,最终才形成了这份科学严谨的专家意见。
从发现到确证,从存疑到解疑,尕日塘秦刻石的认定过程,闪耀着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科技手段应用的理性光辉,更澎湃着考古工作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河源之畔,历史回响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扎陵湖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风景秀丽,适宜停驻。
2020年7月,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扎陵湖岸的野外考察中,意外发现了这处刻石,并立即上报青海省文物局。随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深入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展调查与保护工作。
2025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迅速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国家文物局迅速响应,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的专业人员,集中科研力量进行攻关。
经过实地勘察与信息采集,专家们确认,尕日塘秦刻石地处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约200米,海拔高达4306米。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风格属秦篆。根据古文字专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的释读,这段文字大意是:秦始皇派五大夫前往昆仑采药,乘坐己卯日的车到达此地,计算来程约“二百五十”里。
李零指出,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秦始皇刻石仅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琅琊刻石,其他刻石或仅存残迹,或为复刻版。因此,尕日塘秦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且不见于文献记载,矗立河源,补史之缺,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创新范式,科技赋能
当秦刻石被认定的消息传来,许多关注者纷纷好奇:这一结论究竟是如何得出的?研究石刻,传统且高效的方法是拓印。但尕日塘秦刻石情况特殊:虽然整体结构稳定,但部分岩层存在剥落风险,需要科学保护、精心呵护,因此不能采用拓印方法。
幸运的是,如今的文物工作者们拥有全面的“装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介绍,为获取刻石详细文字信息,专家们采用了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这项技术可在对文物本体无任何接触和损害的前提下,进行数字化采集。
通过信息采集和提取,专家们获取了尕日塘秦刻石的正射影像图、高清数字线图、高清电子拓片和高清渲染图。单张图像分辨率不低于600万像素,影像数据量达到500张、60GB。
在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访问”下,沉默了2000多年的刻石终于“开口”说话了:微距摄影技术采集了刻石文字笔画的刻痕特征,证实刻石系采用平口工具斜方直接入石刻制而成,符合秦代时代特征。
便携式荧光光谱仪对刻石表面及刻痕内部的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刻字区域和非刻字区域的元素成分差异较小,且均未检出钨、钴等金属元素,排除了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
自动矿物电镜分析了刻石的矿物成分、分布规律和颗粒特性,发现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的矿物类型、含量基本一致,说明刻痕内部与刻字周边岩石均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的可能。
此外,古文字学家还发现,刻石中的“昆仑”二字与里耶秦简中的写法一致。李零指出,刻石中“可”字的用法是非常典型的秦汉古书里的用法。现场考古调查结果显示,从自然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区域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扎陵湖地区都具备出现秦代刻石遗存的条件。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补充道。
为何刻石历经2000余年自然风化仍能保存至今?李黎分析认为,刻石面向东南,背山面水,遭受风蚀和光照高温辐射影响相对较弱,利于长久保存;同时,刻石为石英砂岩,属高磨蚀性岩石,也为其长久保存提供了必要条件。
专家们表示,接到研究任务后,他们以科学论证、实事求是为原则,不预设结论,基于现场调查成果和科学检测数据,最终形成了《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报告》。这份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刻石进行论证的报告,近期将在学术刊物发表。这次是方法论上的突破。不拓印、不扰动本体,如何能取得文字信息与科学数据?专家们最后都很激动。一位参与研究的专家感慨道。
系统保护,深化考古
地处青藏高原无人区,风雪无情、高寒严酷,尕日塘秦刻石的保护研究面临着各种挑战。目前,中国国家文物局已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经费中拨付了尕日塘秦刻石抢救性保护经费,支持玛多县设置保护围栏、建立临时性看护用房,解决一线值守用水用电难题。
此外,国家文物局还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将刻石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并将在第九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中予以重点关注。
随着年代的确认,人们对这片土地也产生了更多好奇与想象。“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为研究秦代考古和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说。
近期,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青海省环扎陵湖、鄂陵湖2026—2028年考古工作方案》,下一步将围绕扎陵湖、鄂陵湖周边区域开展系统专项考古调查,进一步摸清各个时期考古遗存的分布与保存状况,着力构建该区域史前至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为探讨刻石形成的历史背景提供更多考古实证。
还有许多人关心:何时可以亲眼目睹这一重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将以原址保护为基本原则,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高水平科研机构,深入识别刻石风险因素、系统保存周边景观环境、科学制定刻石保护方案、编制保护规划,并审慎论证建设保护设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择机以适当的形式开放。”邓超说。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OMC)结束为
开泰研究中心指出,由于对美商品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出口增速加
苹果公司正式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向美国投资总计6000亿美元,
新西兰服务业在8月连续第18个月呈现收缩态势,进一步表明该国
在甲骨文等科技巨头释放人工智能领域乐观信号的推动下,纳斯达克
总部位于萨尔瓦多的全球最大稳定币发行商Tether近日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