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取得一项重大科研突破,成功揭示了银河系中部分超高速白矮星的起源奥秘。这些超高速白矮星在浩瀚太空中以超过每秒2000公里的惊人速度飞驰,速度之快,甚至能够挣脱银河系引力的束缚。

白矮星是恒星演化进入末期的产物。当恒星耗尽核燃料后,会在漫长的亿万年时间里逐渐冷却、黯淡,最终留下高密度的核心,这便是被称作恒星残骸的白矮星。在银河系中,绝大多数白矮星都安静地“蛰伏”于此,然而,天文学家也曾观测到一些高速运动的白矮星,其形成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未解难题。
日前,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该团队针对两颗极为稀有的氦—碳—氧混合白矮星的合并过程,开展了三维流体动力学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在两颗白矮星合并的过程中,质量较轻的白矮星会被部分撕裂,而质量较重的一颗则会发生“双重起爆”式的剧烈爆炸。这场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将伴星的残骸以超过每秒2000公里的速度“弹射”出银河系,从而形成了超高速白矮星。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是科学界首次清晰地发现一条路径,证实白矮星合并后的残骸能够被抛射成为超高速白矮星。这一发现不仅合理解释了超高速白矮星为何拥有如此惊人的速度,还解释了它们模糊而炽热的外观与在银河晕中观测到的部分白矮星特征相契合的原因。
研究团队表示,此次研究成果意义非凡,不仅成功解开了超高速白矮星这类“恒星逃逸者”的起源之谜,更为解释某些特殊类型的超新星爆炸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途径,有望推动天文学领域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