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全球新闻简报
山西析城山旧石器遗址新发现 解锁黄河流域史前人类密码
来源:中国新闻网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8-22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向公众揭开了阳城县析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系统发掘的神秘面纱,一系列震撼成果为学界带来了全新视角,也为研究黄河流域晚更新世晚段史前人类提供了关键线索。



遗址发现与发掘历程:跨越十六年的探索


析城山遗址的发现之旅始于2006年。当时,一支考古调查队伍在海拔1888米的山顶区域意外发现了细石器遗存,这一发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学界对这片土地的无限遐想。此后,考古工作并未停歇。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团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与试掘,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2022年5月至8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地方文博机构展开了正式发掘,一场探寻史前人类奥秘的征程全面开启。

出土石制品:数量与分层的双重惊喜

此次发掘成果丰硕,共出土石制品494件。这些石制品依据地层情况被清晰地分为上、下两个堆积单元。下层堆积单元仅出土35件石制品,它们出自原生堆积,经专业测定,年代可追溯至约2.8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宛如一部古老史书的第一页,记录着那个遥远时代的最初印记。而上层堆积单元则出土了459件石制品,它们来自次生堆积,文化时代相对稍晚,仿佛是史书后续篇章,诉说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石料选择:古人类的智慧与资源利用

在石料选择上,古人类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明确的倾向性。绝大多数石制品都以优质黑色燧石为原料,这种选择绝非偶然。考古人员经过不懈追踪,发现这类燧石主要取自遗址以北约30公里的奥陶纪地层。这意味着古人类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资源勘探和获取能力,他们能够跨越一定距离,找到最适合制作工具的优质石料,充分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细石器产品:文化传承与技术溯源

析城山遗址的细石器产品独具特色,其中船型石核堪称代表。经过深入研究对比发现,该遗址与其西北20公里的下川遗址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且同属一个地理单元。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表明析城山遗址的细石叶技术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下川遗址,揭示了细石器文化在这一区域的传承与发展脉络。此外,析城山遗址在黄河中游区域海拔较高,结合出土文物和文化特征,可以推断这里应是细石器人群的重点活动区域,为研究史前人类的分布和活动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家评价:研究价值与深远意义


专家们对此次发掘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体来看,析城山遗址的新发掘为沁河流域细石器文化研究增添了丰富的新材料。通过这些发现,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细石器技术人群的活动范围,还能深入探究晚更新世晚段史前人类的迁徙轨迹以及他们对较高海拔环境的适应策略。这对于完善黄河流域史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图谱,理解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析城山遗址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史前世界的新大门,让我们对人类的过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