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报——让世界了解亚洲的进展
  全球新闻简报
夜间经济 从消费引擎到城市复兴的复合型动力
来源:上观新网 百度 图 | 作者:亚洲经济报 | 发布时间 :2025-08-20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夜间经济,这一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复兴概念,如今已演变为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其范畴远超传统"夜市经济",而是以文化为内核、科技为支撑、政策为保障,构建起涵盖购物、餐饮、文旅、休闲等多元业态的夜间消费生态体系。数据显示,这一模式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塑城市空间、激活文化资源的重要引擎。


在上海,夜间文旅已突破"逛夜市、看夜景"的单一模式,形成"博物馆夜游+夜间演艺+主题市集"的全链条体验。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郭旸指出,这种转型源于游客需求升级与产业转型的深度共振——当"文化沉浸感"成为夜游核心诉求,非遗市集、汉服夜游等融合地方文化的创新业态,正成为年轻人社交新场景。文化IP的活化利用不仅提升了客单价,更构建起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空间。


国际案例:灯光艺术与政策协同的典范


法国里昂灯光节提供了文化赋能夜间经济的经典样本。这项始于1852年的传统宗教活动,经1980年《城市灯光规划》的系统性改造,已发展为全球瞩目的灯光艺术盛会。通过低干预技术投影,艺术家将城市地标转化为动态画布,每年吸引超400万游客,带动住宿、餐饮等产业,投资回报率达28.6%。这一案例揭示: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将历史遗产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动能。


伦敦模式:多元业态与城市治理的协同创新

作为全球夜间经济标杆,伦敦通过"政策引导+空间活化+交通配套"的三维策略,构建起覆盖70个文化集群的夜间经济网络。其成功经验包括:业态创新:延长博物馆、美术馆开放时间(如国家美术馆夜场票秒空),打造深夜购物、食品夜市等多元场景;利用闲置建筑改造文化新区,将工业遗址转化为创意街区。



交通保障:推出24小时地铁服务(5条线路周末运行),每年投入300万英镑加强治安,新增100余名警察巡逻;就业拉动:2004-2016年创造超10万个夜间岗位,2017年夜间经济收入达263亿英镑,预计2030年突破300亿英镑。


从消费引擎到城市复兴:夜间经济的战略价值


夜间经济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城市更新的"复合型引擎"。在伦敦,它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在上海,它激活了工业遗址与历史街区;在里昂,它重塑了城市文化标识。这种模式通过"主客共享"机制,既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又促进本地社区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的多维共赢。



随着5G、数字投影等技术的普及,以及"Z世代"消费需求的升级,夜间经济正从"灯光经济"向"体验经济""数字经济"迭代。未来,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构建差异化IP,将成为全球城市竞争的新赛道。